把“滿天星”聚成“萬畝方”——玉門市高標準農田建設綜述-新華網

            把“滿天星”聚成“萬畝方”——玉門市高標準農田建設綜述

            2023-11-17 09:17:23
            來源:甘肅日報

              原標題:把“滿天星”聚成“萬畝方”——玉門市高標準農田建設綜述

              玉門市高標準農田。玉門市委宣傳部供圖

              平整建設高標準農田現場。新甘肅·甘肅日報記者 馬國順

             

              農田集中連片,道路溝渠平整通暢,現代化設施設備廣泛應用,大型機械盡情施展……對于玉門市許多種糧戶來說,春種秋收有著越來越多不一樣的體驗。

              至目前,玉門市已建成高標準農田27.5萬畝,占全市永久基本農田的42.3%,完成糧食播種面積16.26萬畝,糧食產量常年穩定在9萬噸以上。連年豐收的背后,高標準農田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
              “雜亂小”成了“高產方”

              走進玉門市玉門鎮南門村,一塊面積近1200畝的農田平整方正,機耕道筆直延伸,配備高效滴灌設施,高標準農田已現雛形。村黨總支書記、村委會主任李海明告訴記者,這塊地原來由20多戶農戶分散承包,高低不平,地塊細碎,道路狹窄,土地利用率和生產效率都比較低。

              通過小田改大、互換并地、拉方平直等方式,玉門市建成項目區地塊由原來72000余塊減少至2000余塊,農戶平均地塊由10至15塊減少至1塊,塊均面積由1畝多擴大到100畝左右,新增耕地面積近2萬畝。曾經的“望天田”“三跑田”,如今變成了效益倍增的“高產田”。

              “在農田里實行田、土、水、路、林、電、技、管綜合配套,采取水肥一體化、作業機械化、管理智能化等綜合措施,促進農業增產、農民增收?!庇耖T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永幸道出了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關鍵性效益——可實現節水55%,省肥30%,農業花費下降18%。

              小賬連著大賬,一塊塊精心打造的高標準農田正在為農業生產帶來新變革。以高標準農田為載體,玉門市建成萬畝高效糧食生產區3個、千畝高效糧食生產區11個,小麥畝均產量達500公斤以上,玉米單產提高100余公斤,糧食畝均增產10%以上,噸糧田面積占到40%以上,帶動全市糧食播種面積16.26萬畝,推動糧食生產向高質量發展。

              “粗放型”變為“集約化”

              放眼沃野田疇,無人駕駛拖拉機、植保無人機、自動蟲情測報系統等智能化農機裝備,實現精準化、標準化、智能化作業,項目區糧食耕作機械化率100%,讓更多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,讓農業實現了從“指望經驗”到“依靠數據”的轉變,智能化、機械化也成了玉門市技術新、產出高、效益好的現代農業示范樣板項目。

              “用工量由傳統的每畝15個工時減少至3個工時,人工成本降低80%以上,機械費用從每畝325元降低為每畝265元,生產成本降低了,糧食產量卻提高了?!瘪R克龍是下西號鎮石河子村玉米種植大戶,談到機械化生產的效益,頗有感觸。

              除了智能化、機械化農業生產,在高標準農田上應運而生的新型經營主體成為一大亮點。

              在玉門市,“企業流轉+村級托管+農戶聯種”的規模流轉種植模式,吸引市內外26家大型企業和合作社參與土地流轉經營,全市土地流轉面積13萬畝,建成的項目區土地流轉率達到80%,農業訂單率90%以上,種糧大戶、家庭農場、農民合作社、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迅速增加,農業社會化程度顯著提升,帶動小農戶合作經營、共同增收。

              “村里富”更要“村民富”

              隨著大批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的實施,項目建設強農效應突出。

              “村里引進了種植大戶,我把10多畝土地流轉出去,人還能在這里務工,每年土地租金和工資有3萬多元?!庇耖T市下西號鎮河東村村民郭占虎說,這幾年村里變化大,以前農機難進田,種地成本高,而且費工費時。如今,土地流轉整合,收入翻番,讓他對從事農業越來越有信心。

              鎮里的干部為農戶們算過一筆收益賬。以一戶3名勞動力、10畝耕地為例,通常情況下,自己耕種的年收益大概是1.2萬元。土地流轉后,流轉費收入最低6000元,同時,最少解放勞動力1人,在三個園區就地就近就業,人均務工年收入在1.8萬元左右,與自己種地相比,收入至少增加了一倍。

              高標準農田在促進農戶增收的同時,也激起村集體經濟的“一池春水”。圍繞高標準農田建設,滴灌帶廠、糧食烘干廠、有機肥廠、編織袋廠、秸稈綜合加工廠等村辦集體經濟項目紛紛迎來生機。

              “加工廠水帶和滴灌帶的產量可滿足10萬畝高標準農田種植需求。自今年3月投產運營以來,產品質量得到高度認可,營業額達到240萬元?!庇耖T市玉門鎮東渠村黨總支書記、村委會主任王建雄說道。

              玉門市按照“村集體+合作社+公司+農戶”的模式,引導農戶將土地托管至村集體,由村集體統一進行流轉,土地流轉租金由高標準農田建設前的每畝300元增加到建設后的每畝700多元,全市各村平均新增耕種面積600畝,新增流轉收益超過30萬元。

              新甘肅·甘肅日報記者 馬國順 通訊員 徐 瑋

            【糾錯】 責任編輯:王小華
          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AV片_真实人与人性恔配视频_av春色_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专区不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