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標題:全省加快推進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
記者從甘肅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,近年來,我省大力實施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,集中農機裝備“研產推用”多方力量,加大短板機具研發攻關,著力解決丘陵山區和特色產業機械供需矛盾,加快推進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,2022年丘陵山區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61.2%,較2018年提升8個百分點,為建設農業強省提供了農機裝備支撐。
全省把農機裝備研發工作納入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,搭建以甘肅農業大學為中心,以三牛、鑄隴、奧凱等企業為骨干的農機裝備研發創新“一中心六基地”平臺,設立省級專項,4年累計投入1.5億元,開展關鍵薄弱環節農機裝備技術攻關和研發推廣。探索建立“企業+科研院校+推廣部門+應用主體”共同參與的短板農機產業化推進模式,堅持邊研發改進、邊試驗熟化、邊示范推廣,構建起技術方案、樣機生產、問題反饋、改進優化、示范推廣等全鏈條研發創新機制,成功研制玉米去雄、中藥材移栽收獲等短板機具69種。針對省內農機制造企業規模小的現狀,加大與省外優勢企業的合作,聯合研發出藜麥聯合收獲機、履帶式馬鈴薯收獲機等農機新產品10余種。
同時,建立省級農機化技術推廣包抓聯工作機制,大力開展農機裝備技術集成示范基地建設。今年建立省級農機裝備技術集成示范基地80個,引進新機具680多臺,舉辦現場演示觀摩活動126場次,宣傳培訓15萬人次。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導向作用,加大對急需農機具傾斜支持力度,對丘陵山地機械實行應補盡補并提高補貼測算標準,近4年,全省補貼推廣馬鈴薯、中藥材、蔬菜、林果等特色產業所需機械2.5萬臺(套),丘陵山區緊缺機具補貼占比接近35%。持續培育壯大農機經營服務主體,實施“一鄉一社”建設試點和強主體強裝備“雙強”行動,扶持農機合作社1600多個,推廣新型適用農機具1.6萬多臺,新增機械化作業面積400多萬畝,各類農機經營主體已成為新技術新機具推廣應用的主力軍。 (新甘肅·甘肅日報記者張燕茹 馮寶強)